薪火相传忆名人——一代文宗朱彝尊

编者按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文化流淌,薪火相传。秀洲历史悠久,既有江南水乡的淡雅清秀,又有现代都市的繁华绰约,自然流淌的水乡风情孕育出源远流长的璀璨文化。周末时间,看秀洲与您相约,一起走近秀洲的非遗、名人、美食、老字号、老手艺、古建筑、传统节日等人文印象,为您讲述“最秀洲”的人文故事,全面展现秀洲人文精神的内涵。今日,让我们一起认识朱彝尊,感受“一代文宗”的不朽风骨。

名人文化之一代文宗朱彝尊

《桂殿秋》里,那场秋雨还在诉说着往事

《忆少年》时,一切都彷如昨日

《鸳鸯湖棹歌》声中,家乡的“清若空”依旧甘醇

……

一代文宗朱彝尊

他给世人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词作

也给秀洲、给梅里

留下了一段可以追记的文化风骨

△朱彝尊画像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音同畅),号竹垞,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明代大学士朱国祚曾孙,为“浙西词派”创始人,著有《曝书亭集》80卷,《日下旧闻》42卷,《经义考》300卷等。位于王店镇的曝书亭,相传为朱彝尊别业及藏书之所。

朱彝尊善诗词,执掌清代词坛牛耳,其词工整绮丽,在清词中影响巨大。他的《曝书亭词》由数种词集汇编而成。所作讲求词律工严,用字致密清新,其佳者意境醇雅净亮,极为精巧。

朱彝尊在青年时期就以诗词才学闻名于世,他的岳父冯镇鼎的好友华亭(上海松江)诗人王廷宰就曾对冯镇鼎夸赞道:“你这乘龙快婿将来必以诗闻名。”后来他的诗果然驰名于当世,与王士祯齐名而为“南朱北王”。

后来朱彝尊定居梅里(今秀洲区王店镇),又和当地诗人王翃、周筼、王庭、缪泳、沈进以及前三李(李绳远、李良年、李符)兄弟等一批文人经常在一起谈诗论文,唱和联句,形成了以他为中心的梅里诗派和梅里词派,并且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浙西词派”。朱彝尊则是其中的领军人物,和陈维松(阳羡词派)及纳兰性德并称清初三大词家。

——节选自张治正《一代文宗朱彝尊》

△曝书亭/杨建华摄

朱彝尊喜读书、藏书,位于现曝书亭之南的潜采堂为旧时朱彝尊读书之地。“潜采”两字,寓意为深藏图书、专心博采学问。墙上嵌朱彝尊戴笠石刻像,梁上挂“研经博物”横匾,原系康熙四十四年皇帝下江南时,朱彝尊进献《经义考》三百卷后,获康熙御笔嘉奖。后因横匾遗失,西泠印社社长张宗祥重书。

在当时,朱彝尊读书时是非常用功、认真的,“读时艺,日二十余篇,每发一题,下笔千言立就,于诗艺尤工”。因而被五经进士谭元良赞为国士。

朱彝尊自己也常常在诗中明志自勉:“男儿不肯学干时,终当饿死天沟壑。敁摊书仍不学,万虑亦徒然。敁莫效诸兄懒,蹉跎愧当年。”以此来激励自己奋发努力读书学习。

爱读书的人,必定也爱书,朱彝尊更是爱书如命,人称“书痴”。他每每外出,随身行李少得可怜,但是一箱子书却总装得满满的。尤其是二十二史,总是随身相伴。

爱书的人也必定爱藏书。到了晚年,朱彝尊家的“潜采堂”中已有藏书八万余卷,与秀水曹溶的“静惕堂”、杭州赵氏兄弟的“小山堂”同为浙西三大藏书楼,堪与宁波范氏的“天一阁”齐名于海内。

朱彝尊自己也以此为荣,说:“拥书八万卷足以豪矣!”然而这八万卷藏书,对于并不富有的朱彝尊而言,实在是得之不易。

——节选自张治正《一代文宗朱彝尊》

生于梅里,晚年罢官选择归乡。“一代文宗”朱彝尊已经成为了王店镇(梅里)的文化底蕴象征,也成为了王店人崇德尚文的精神追求寄托。

每年王店镇都会举行朱彝尊文化艺术节,至今已持续十三载,今年的王店镇朱彝尊文化艺术节刚刚在上周闭幕。今年,王店镇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朱彝尊名人文化,举办了首届“朱彝尊”奖嘉兴市书法大赛、2018年朱彝尊学术研讨会、“竹垞清颂”朗诵沙龙、朱彝尊文化进校园……

△2017年王店镇朱彝尊文化艺术节|舞蹈《曝书之韵》 /冯玉坤摄

闭幕式上,《王店再忆》和《梅里诗集》的首发式举行。其中,《王店再忆》是由王店镇文化站退休干部梅晓民撰写的一本记录王店镇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在2014年的朱彝尊文化艺术节期间,也曾举行过他撰写的第一本书《王店记忆》首发式。时隔4年,第二本书又收录了更多珍贵的图片和文史资料,继续讲好“王店故事”,让外乡人更了解王店,让本土人更热爱王店。

综观朱彝尊的一生,是读书著书的一生。家学的熏陶、动荡的时代、坎坷的人生、敏悟的资质加上勤奋的努力,造就了一代文宗。

然岁月更迭,时代变迁,如今,一代文宗与他的数百卷藏书已经堙没在历史的风烟中,绿树掩映中,曝书亭也早已修缮一新,但是崇文尚学的乡风却在王店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

素材来源:秀梅里、嘉兴日报秀洲新闻、风物等

往期精彩

图片[1]-薪火相传忆名人——一代文宗朱彝尊-好字无忧
,转发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