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上学伊秉绶的人,不管你信不信,他们都混的风生水起

伊秉绶隶书,在用笔上,笔画平直,中锋圆浑,力在中行,舍弃了汉隶中常见的波磔,即便偶见,也是意到为止。其笔画减省到只剩直线、弧线、点三种,貌似简单线条,删除了浮华繁琐的动作,却具备了朴实敦厚、古拙率直的特点。其书风博得了何绍基、杨守敬、康有为、沙孟海等书坛巨匠的高度赞誉,自乾嘉以来至今的一百多年里,许多书家以伊隶为终身追摹取法的对象、孜孜以求,希翼以此为突破口,开拓出自己的书风。

一、刘华东:学伊隶而得其矫健之气

刘华东(1773—1836年),嘉庆六年举人,人称“广东文怪”。其隶书早年学汉隶,稍嫌柔弱,后转学伊秉绶,气局渐为宏阔,其隶书学伊隶能形完气足。

刘华东之代表作《五言律诗轴》,笔画劲挺,结字紧密,字与字之间左右撑开,靠近纸边,有纵横拓展之势,尤其是撇钩上举,于雄强中透出一种矫健昂扬之势,其学伊书入而能出,深得伊氏法乳,又突出自己的矫健之气,为伊秉绶同时期中学伊隶之佼佼者。

专栏 怎样学好书法,书法到底代表了啥 作者:书法微评 199币 0人已购 查看

二、黄葆戉:学伊隶而得其蕴藉之韵

黄葆戉(1880—1968年),字蔼农,别署青山农,福建长乐人。他与吴湖帆、张大壮、姚虞琴三人共同审定书画,并称“沪滨四眼”。

黄书得益于《戚伯著碑》和伊秉绶,其书笔画藏头护尾,力在中行,速度稍缓,能得静穆之气,观之如对谦谦君子,蕴藉之韵,不言而表,黄葆戉学伊隶化雄伟纵肆为阴柔含蓄,内敛自定,开启了一代新风,名满海上,士林重之。

三、谢义耕:学伊隶而得其清雅之致

谢义耕(1911—1986年),原名荔生,号二无,福州市人,曾任国民党省政府助秘书。

谢之隶书师承伊秉绶及《衡方碑》,字形笔法酷似伊秉绶,而笔法易方为圆,去光滑而略施艰涩,笔画多细劲圆润,晚年书天真平淡,绝少圭角,更得清雅之致。

四、章友芝:学伊隶而得其浑厚之气

章友芝(1917—1983年),名沅,字友芝,浙江绍兴人。生前为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福州画院创始人之一。

其学伊隶之同时,亦将《郙阁》、《衡方》之厚重方整,糅合一气,浑化无间,尤其是其隶书有意将字拉高写长,体现出高拨昂扬之势。章友芝的隶书其妙处不仅于此,他刻意突出了笔画的粗壮厚实,强其筋骨,壮其体魄,写出了一种浑厚苍老之境。

五、黄苗子:学伊隶而得其灰谐之趣

黄苗子,1913年生,广东中山市人,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书协常务理事、中国美协理事等。

黄苗子近年来于篆书及现代书风多有探索,一一寓于隶书中,故其书有伊隶之风骨而呈现代时尚之面,率性而为,饶有性趣。因其是画家,他能将一些美术装饰之法,巧用于隶书之中,显得轻松幽默,灰谐之趣,跃然纸上,不失为学伊隶最为活脱洒落的一家。

六、沈定庵:学伊隶得其朴茂之势

沈定庵,1927年生于绍兴,书法早期随林众可先生临习伊秉绶《默庵集锦》及《苏文忠公妾朝云墓志铭》,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观其隶书,已将伊隶宽扁之结体变化为高耸之态,将伊隶沉静之气转为飞动之势,寓苍润于雄伟之中,藏灵气于法度之外,高古浑厚,力拔千钧。且他改变了伊隶笔画头尾粗细一致之法,以各种造型活泼之,有波澜起伏之势。其结体不同于伊隶大疏大密之原则,而将笔画写得紧凑茂密,显得内蕴充实而丰厚,偶用篆书之结体活泼隶法,更显情趣盎然。近年来,其书由朴茂中隐现出一股清雅之气,可能是与沈定庵先生笃信佛法,人书俱老,绚烂之极,渐归于平淡有关吧。

七、林健:学伊隶而其恣肆之气

林健,字力帆,1943年生于福州。他早年受伊秉绶影响,朝夕临摹《默庵集锦》,能于平正中求变化,谨严中出奇肆,后转入齐白石笔意,笔画及结体更加纵横开阔。

细审林健之篆隶书,在横、竖及“口”字写法,借用伊隶笔意,只是写得率意些,而撇、捺等笔画常以齐白石法出,只是去其锋芒,以圆润之笔大胆写出,而结字之减省、挪位等又借鉴了汉吉金文字之理。他的作品寓圆于方,知白守黑,静如处子,动若脱兔,顾盼生姿,富有情趣。

八、俞建华:学伊而得其遒劲之势

俞建华,字驾沧,1944年生于浙江海盐,毕业于浙江美院国画系,书法师从陆维钊先生。

其隶由《礼器》、《张迁》入手,后取转学伊秉绶,格局为之一变。为了活泼字法,他又将竹简率意之笔融入,故新意迭出。观其隶书,笔画稍作波折,起笔与收笔处略施小圭角处理,显得铁划银钩,铿锵有力。其隶书宽绰舒展,整体精神利落,尤其是笔力遒劲,流畅生动,已具自家特色。

九、章柏年:学伊隶而得其俊迈之韵

章柏年,别署临昭,桐阴小筑主人,1948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师事吴越宿儒谭建丞先生,工分隶四十年笔耕墨耘,其隶书曾获中国书协第五、六届全国书展“全国奖”,全国第二届正书展,楹联展银奖等。

其隶书经过反复磨练,广泛吸收,渐脱去伊隶原迹,行笔不轻滑而过,而是略带艰涩,意念贯注,力透纸背,写出了欲行又止,润处还枯的老辣线条,加之墨色浓黑,结字讲究虚实对比,奇正相生,逐渐营构出一种俊逸超迈,古穆清雅之韵。

十、何奇耶徒:学伊隶而得其华滋之致

何奇耶徒,1954年生于呼和浩特,蒙古族人,现为中国书协理事,内蒙古书协主席等。

其隶书独钟伊秉绶,用笔圆浑而不油滑,凝重而不板滞,富贵雍容为其表,华滋雄秀乃其骨,可见他是学伊隶而善变者。

十一、宋旭安:学伊隶而得其瘦硬之劲

宋旭安,1967年生于吉林榆树市,现为中国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书协理事,榆树市书协副主席等,其书作多次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兰亭奖”、“全国展”、“正书展”等权威书展中获高奖。

宋旭安隶书早期学《乙瑛》、《史晨》诸碑,然未能突破窠臼,后师法伊秉绶,书风大为改观终有所获,宋旭安之隶书能于伊书平正求起伏变化,化伊书横势为纵式,易圆为方,增加圭角,以求劲健,并在墨色上追求枯浓效果,显示出古朴淳厚的金石气息。杜甫曾云:“书贵瘦硬方通神”,宋旭安深谙其理,故其在隶书创作中能强化线条的骨力而得瘦硬之劲,在众多国展高手中能脱颖而出。

十二、何来胜:学伊隶而得其峭拨之势

何来胜,1969年生于浙江绍兴,现为中国书协会员,浙江书协理事,绍兴书协副主席等。其书作在第七届国展,首届正书展,首届兰亭奖中获最高奖,并入展中国书协大展二十余次。

何来胜的出发点仍是伊秉绶,藏巧于拙,奇正相生,雄浑高古是其主基调,但他有意将魏碑方折之笔,融入隶书中,故其隶书更显方整刚毅,何来胜特别注重笔划两端的细节变化和中段的厚实处理,强化点笔的起止向背,作品更具装饰性和现代感。在结体上重心上移,显得紧凑稳重,并力求打破整齐均衡之僵局,时常在空间分割上作出巧妙安排,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总观其隶书,能体现峭拔刚健之面目,于学伊隶人中开拓出自己的风格,于青年书家中尤显可贵。

以上十余家以伊隶为参照母本,撷取其基本元素,然后转益多师,加入别家笔法意趣,常常能别开新面。伊隶做为一种历经数次嬗变,广纳博取而逐渐形成的书体,他那戛戛独造的精神,是艺术大师才拥有的智慧和气度,与那些拾人牙慧、人云亦云的书匠有着天壤之别。所以伊秉绶的隶书对广大有志于隶书创作的书家,提供了一种范本,一种变通的可能。

,范笑歌也是学伊秉绶,但全面性来讲,伊就没法比范了,是用篆书的笔法结构来写隶书,书法好坏自有评说,大书法家真多!真开眼界!真长见识!,出奇制胜得一时,踏踏实实没人愿意学他,沈定庵先生有继承有发展,当推第一。,可以用排笔试试,,,好,我觉得学伊秉绶没有出息,不论现在名声多大,最终将被淘汰。没有自己个性,狗扯羊皮而已。,我不认为他的书法好在哪里,笔划单调,结构失调,学其书没啥出息,包括郑板桥,都不怎么祥。,转发了,转发了,转发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