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浮生六记》的梦断自述,原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怎奈何…

很多人认为,《浮生六记》可以称得上是晚清的小《红楼梦》。但是,与《红楼梦》不同的是,《浮生六记》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一本实实在在的自述,是该书的作者沈复对自己一生梦的记述。

原是梦着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却不想父母误解、遭弟构陷。

01

最初,家里还是和睦的,但,这和睦,终究也变了。就如沈复所说,自己虽然是老大,但在家族里排行第三,因此,家里人就称呼自己的妻子陈芸为“三娘”,但是,后来就变成了“三太太”。

由三娘变成三太太,称呼的改变似乎也预示着隔阂的产生。

但,哪有那么多无缘无故的隔阂?所有的隔阂,不过是人与人相处的齿轮。磨得了,便敞开心扉,关系愈密;磨不了,便天高海阔,你且去吧。

很不幸,沈复夫妇与父母弟弟的相处是后者。

02

裂缝总是起于微末,开始的时候,沈复离开家里,跟在父亲身边,与陈芸沟通的时候,都是用书信的,父亲看到书信,发现陈芸能识文断字,于是就让陈芸以后负责家信的书写。谁知,这家信写着写着就写出不好来了,这个不好,按照沈复的猜测,是家中人多事杂,被闲言碎语了。于是,沈复的母亲认为陈芸陈述不当,就不让陈芸再写家书了。

父亲在接到不是陈芸笔记的书信时,询问原因,但是,陈芸秉持宁可得罪公公不肯让婆婆不高兴的原则,对这事儿采用不解释不回应的态度。父亲在长时间得不到一个回应的时候发了很大的火儿。

03

微末的裂缝越来越大,父亲在外,想要有一个女子伺候,于是,这事儿就落在了沈复身上,但具体落实的时候,是妻子陈芸负责的。陈芸因为事情还不确定,因此,在把女子接到家的时候对婆婆的解释是游玩的人,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婆婆最后知道了这来的女子就是自己的侄女兼儿媳瞒着自己为自己的丈夫找的妾。这下,又是伤透了母亲的心。

再后来,陈芸给外出的沈复写信,信中说,小叔子启堂即沈复的弟弟向邻居借贷,自己给他作保,但这会儿人家催债了。这事儿被沈复的父亲知道了,启堂说是自己的大嫂搬弄是非。父亲相信了启堂,更加对这对夫妻不满了。

任何事,积少成多,小误解积累,总会成大怨。

沈复第一次被家族驱逐,依旧是因陈芸给沈复的信。

04

这一次事件,是上次纳妾事件的延续。纳妾之后,沈复的父亲得了一场病,想来,是沈复的母亲在家中跟陈芸责怪过父亲的病是因为妾引起的,因此,陈芸在给沈复的信中提到要把这妾送回去。而且,信中措辞很是不妥。比如,称呼沈复的母亲为“令堂”,称呼沈复的父亲为“老人”。

作为儿媳也好,作为侄女也罢,这样称呼丈夫的父母,不难看出无奈幽怨中的生疏。

沈复的父亲看到信后勃然大怒。连带着先前的不满一起爆发,认为陈芸背着丈夫借贷还嫁祸给小叔子,这会儿还这样称呼公公婆婆,让人忍无可忍,责令沈复休妻。

过了几天,也许是父亲知道沈复的性子,就没再逼着沈复休妻,而是让他们两个一起搬到其他地方住,不要在他的眼前晃。

这是沈复夫妇与家人的第一次激烈冲突。但这次冲突,尚且只是冲突,还不至于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过了两年,父亲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亲自去找了沈复夫妇,让他们重新回去居住。

05

但是,这一次的回去,却又造成其后第二次的冲突,而第二次的冲突,便是决裂。

这次回去之后,沈复替自己的朋友作保,后来,朋友卷款跑了,沈复就经常被人催债。再加上陈芸和一个叫憨园的女子(一娼妓之女)结拜为姐妹,憨园被有钱有势的人要去后,陈芸悲痛异常,原本的血疾更是大发,汤汤水水需要让人照顾,更是招来家中其他人的厌弃。因此,在一次催债上门被父亲知道后,父亲算是彻底失望了,觉得沈复与小人为伍,陈芸与娼妓结为姐妹,不是“衣冠之家”会做的事儿,因此,责令沈复一家三天之内离开这个大家。

离开之时,沈复也许对圆满的家庭还是心存希望的,谁知,这一别,便是家破人亡。

06

沈复在外面的时候,女儿给自己的信中说了爷爷生病的事儿,沈复虽然知道父亲生病,但觉得父亲还在气头上,因此,也没有立即回家。紧接着女儿又来了一封信,说爷爷去世了,沈复才连忙回去。

回到家后,母亲问沈复为什么现在才回来,沈复说是接到女儿的信才回来的。在这里,有一个细节描写,那就是,母亲在听到沈复这么说的时候,看了一眼弟弟的媳妇。

其后的一系列操作,无不让人悲叹。作为长子的沈复,父亲的丧事,家中却无人与自己商议,尽管沈复明白,自己已经被过继给了堂伯父,但家中人唯恐自己会分得父亲的遗产,暗中找人催债,在父亲尸骨未寒之际,大闹家中,着实让人心寒。

这一世的父亲,因自己被过继给了他人,因此,临死都不能相见,死后亦不能以血脉亲情守丧。这一世的亲兄弟竟不及无血缘关系的兄弟相称的朋友。悲耶?叹耶?

07

也许,对于父亲,沈复是有一丝怨在的,因为,父亲“慷慨豪侠,急人之难、成人之事、嫁人之女、抚人之儿,指不胜屈,挥金如土,多为他人”,可在对待自己上,却很吝啬,生活的困苦,让自己不得不“移东补西”,特别是后来陈芸病发,生活窘迫,无力调养,终至天人永隔,这鲜明的对比,虽不至大怨,到底意难平。

但在一丝怨之外,更多的是悲痛,自己再不长进,父亲再怎么恨铁不成钢,那还是父亲,会在知道误会后主动找自己,会在病重之时把自己托付给他信得过的朋友让自己继承他的衣钵。

但,父亲离开人世,自己未能见最后一面,被亲弟弟挤兑得无一丝立足之地,茫茫人海,竟没有一个自己可以依赖的人。茫茫天地,竟没有一个自己可以归的家,怎不让人怆然泪下。

到底,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不过梦一场,怎能不让人唏嘘。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